Sunday, November 25, 2007

李開復給學生家長的一封信

李開復,原微軟中國全球副總裁,2005年9月15日出任google中國總裁,寫了四封給中國學生的信後,許多學生問我:開復老師,你為什麼不寫一封信給我們的父母呢?作為一個父親,你可以分享你教育子女的理念和經驗。

作為一個熱衷教育的父親,我確實有不少關於教育孩子的理念。但是對這封信我一直猶豫,因為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。在多位同學多次的鼓勵下,我問他們:如果我寫了這麼一封信,你們會希望我說什麼呢?

他們說:
  • 告訴我們的父母,我們長大了,真的可以照顧自己。就讓我們自己碰碰釘子吧。

  • 告訴我的父母,你們對我的期望好高,我總是達不到,覺得對不起你們。我希望你們能夠接受一個平凡的我。當你們看到我以盡力而為後,可否鼓勵鼓勵我?

  • 告訴我們的父母,我不想做一個讀書的機器,我想找到自己的興趣,希望父母能支援。

  • 告訴我們的父母,我真的好想和我的父母成為朋友,但是我不知如何啟口。

聽到了這麼多充滿感情和期望的話,我提起了筆,開始寫我對這些話的看法和我對教育的理念。我的理念就是;如何培養一個理智講理、成功學習、自主獨立、自信積極、快樂感性的孩子;然後和他成為無所不談的朋友。

中國的家長,最重要的不是你認可多少我這些理念,而是希望你知道你的孩子心中有話。如果這封信能夠促使一些家長,問問你們的孩子心裡的話,彼此溝通理解,甚至成為「朋友」,那麼我寫這封信的目的就達到了。


【培養理智講理的孩子】
中國人總是把「聽話」當作一個孩子的優點。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只做聽話的孩子,我要他們成為講理的孩子。聽話的孩子,可能只是盲從,而不見得懂道理。講理的孩子,會在你有理時聽話。那不就是我們所要的嗎?

雖然我相信啟發式教育,但是我也相信孩子需要管教,需要規矩。孩子的成長需要啟發,也需要管教。孩子需要培養自信,也需要學習自省。

我對「規矩」的定律有四個:
(1)定好規矩,但是首先把規矩的道理講清楚,不是盲目地服從。
(2)在規矩內,孩子有完全的自由。
(3)違背了規矩孩子,將受講好的懲罰。
(4)規矩越少越好,才能做到啟發的作用。

另外,抓住每一個「機會教育」的機會,但是多用正面的例子,少用負面的例子。如果你想教孩子「見到長輩要主動起立招呼」,那你就自己必須每次都做到。做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。要求孩子很嚴厲,自己卻沒有首先做到,是不能贏得孩子信服的。尤其在人格塑造方面,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。

比如誠信教育,獨立人格和思想的培養,這些家長個人的表現,直接影響孩子。所以除了用例子或故事(不要用說教)來教導孩子,還要提醒自己不要做了負面的作法。

在人格的塑造方面,有的家長本身就黹g茫。比如誠信、正義等等,因為現實生活中堅持這些往往會吃虧,許多學生走向社會後也慢慢放棄了這些。所以,我覺得要提醒中國的家長,眼光要放長遠,中國已經走向國際的舞台,要以國際化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判斷生活中的現象,不要做負面的事情,更不要向孩子灌輸負面的思想。

父母能多給孩子寬鬆的成長環境,只是在孩子碰到困惑時,給以建議、多引導孩子、多和他們溝通,而不是強加給孩子某種願望。


【培養自主獨立的孩子】
在中國,父母對孩子的關愛特別的深,生怕孩子受一點傷害。所以他們對孩子多的是保護。放不開手腳。這樣導致了孩子有很大的依賴性。也有些父母會幫助孩子設計人生規劃,但是這通常會使很多人忽視了自己真正的興趣和選擇的能力。

但是,21世紀將是自主選擇的世紀。著名的管理學家彼得.德魯克(Peter Druker)指出:因為資訊時代取代工業時代、世界無邊的競爭、放權自由的管理模式;未來的歷史學家會說,這個世紀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技術或網路的革新,而是人類生存狀況的重大改變。在這個世紀裡,人將擁有更多的選擇,他們必須積極地管理自己。

進入了社會後,孩子必須自己決定自己的行業、自己的老師、自己的老闆、自己的公司;創業還是加入公司、學工還是學商…每一天面臨的都是選擇。孩子需要獨立性、責任性、選擇能力、判斷力。

一個孩子,如果長大了還是只會背誦知識,聽話被動,等著別人幫他作決定或做事情,那他進入社會就算不被欺負,也不會被重視。你的孩子要在這樣的社會裡生存、競爭、成功。所以他必須學會自主選擇的能力。

當Google的創始人賽吉.布林(Sergey Brin)和拉裡.佩奇(Larry Page)在電視上被訪問時,記者問他們的成功應該歸功於哪一所學校,他們並沒有回答史丹佛大學或密西根大學,而回答的是蒙台梭利小學,自由自在的學習,沒有任何消極輸入的方式。

在蒙台梭利教育的環境下,他們學會了「自己的事、自己負責、自己解決」。是這樣的積極教育方式,賦予了他們鼓勵嘗試、積極自主、自我驅動的習慣,因而帶來了他們的成功。


【如何培養獨立自主選擇的能力呢?】
我下面提出「五要」和「五不要」:

1. 要教孩子「自己想辦法」的習慣。

從小讓孩子自己去解決自己的事務,讓他們明白,任何人都別想推卸責任,讓別人替他們收拾殘局。讓他們經過失敗學習,不要什麼都想幫孩子做。可以幫助分析自省,可以告訴他你會怎麼做,以幫助增加孩子的判斷力。

2. 要把選擇權給孩子,讓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。

雖然你很確定該怎麼做,但是你應該給孩子一個機會,讓他學習獨立決定。他從自己錯誤的學習,比從你正確的指導還要多。讓孩子知道有些事情父母提供意見,但是最後決定在於你,而且隨著你的長大,這些事情會越來越多。

我記得我5歲時,父母要我讀幼稚園,但是我想讀小學,於是他們把選擇權給了我:考上了就讓你讀。這件事我終身記得,因為那時我第一次理解,我一個5歲的小孩居然有選擇。我特別珍惜這個選擇,於是我自主地讀書,真的考上了。

3. 要培養孩子的負責心。多指導,少批評。
劉墉說:以前我也對兒子的事,安排得面面俱到,但後來我發現這其實培養了他做事不負責任的習慣。而且父母的過度包辦,也讓孩子變得沒有禮貌、不懂得珍惜。不要事事指使孩子,最好有大方面的溝通和同意,例如:你的責任是把自己的房間整理乾淨,當孩子沒做到時,讓他自己理解自己負責的重要性。

4. 要培養孩子的好奇心,不要什麼都教他們。讓他自己去試,失敗也沒關係。

5. 要信任孩子。信任比懲罰更能夠激起責任心。
童欣在微軟亞洲研究院中,以負責著名。他小時在學校犯錯後,媽媽甚至沒有一句責備。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了。她看著兒子驚恐的眼睛,語氣溫和:你過去是一個好孩子,以後還會是一個好孩子。童欣說:那個晚上,媽媽給了我最好的禮物。讓我一輩子都受用不盡。


1. 不要用太多規矩限制孩子的自由
要讓自己的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歡做的事,讓自己有一片發揮的天地。
如果你有顧慮,用「共同決定」的方法誘導他,例如孩子喜歡玩電腦,不要說不准玩,告訴他如果你的成績夠好了,或是功課做完了就可以玩,但是一周至能玩兩個小時。

把每一個「否定變成機會」,把自主權從你身上轉移到孩子身上。這樣不但能培養獨立能力,而且孩子還會為了自己的興,更努力做那些「必須做」的事。

2. 不要懲罰失敗。
可以懲罰懶惰、依賴、逃避、不負責任等不良行為,但是不要懲罰失敗,失敗是讓人進步的學習過程,懲罰失敗可能會挫傷孩子創造的動力,要鼓勵孩子在失敗中成長、堅強。

3. 不要說教。
如果孩子相信了你的說教,他可能失去判斷力,如果孩子不相信說教,他可能叛逆,或不信任你。

4. 不要生活上凡事都包辦代替,放手讓孩子自己做。
除了培養獨立能力,也可以增加責任感和自信。

5. 不要過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務,
剝奪孩子自己的選擇權,覺得自己為孩子安排的路是通向成功最直的路,孩子只有服從。不要什麼事情,都說「不」,給孩子一個機會。


【培養自信積極的孩子】
自信心是孩子的潛力的放大鏡。

正如範德比爾特所說:一個充滿自信的人,事業總是一帆風順的,而沒有信心的人,可能永遠不會踏進事業的門檻。

成長在一個期望高,只有批評,沒有誇獎的環境的孩子;很難得到自信。 相對來說,一個積極誇獎、正面回饋的環境,會激發孩子的自信。

我剛來美國時,因為背數學公式的能力,讓老師說我是數學天才。雖然我心裡知道,自己並不是什麼數學天才,只是把以前死記硬背的東西搬了出來,但自信的力量是無窮的,我開始在自信心的驅動下努力學習英文和數學,並真的在全州數學競賽中拿到了冠軍。

給孩子正面的回饋,讓他知道你注意到了,他做的每一件好的事情。

我小女兒,小時常跟我說「我好笨」,其實她一點都不笨,只是惡意的同學中傷。於是,我慢慢培養她的自信。我看她的日記寫得很好,就誇獎她,鼓勵她再多寫一點。她寫出興趣後,居然自己寫了一本「自傳」到處給人看,還放到了我的網站上的《個人背景》裡。

自信是需要逐步培養的,所以你可以幫助你的孩子,做一個長期的可衡量的計劃。就像我前面提到女兒發言的例子。我和她制定了一個可衡量的、實際的目標;她每天舉一次手,如果堅持一個月就有獎勵。然後,我們慢慢增加舉手的次數。一年後,老師注意到,她對課堂發言有了足夠的自信。

首先,你要先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。在美國小學做過一個針對18個學生的試驗,讓老師先入為主地認為:一個孩子是有最佳發展前途的(雖然孩子是隨機挑的)。

因為相信孩子出色,老師常給孩子正面評價。結果真的激發了他的自信,讓這18個學生表現得比原來的期望高。所以,你如果希望孩子有自信,首先你要相信他的能力。

如果你想培養自信的孩子,最好留意你用的每一句話、每一個詞。多做肯定性評價:「我相信你做得到的」、「我對你有信心」、「你做得真出色」…

卡耐基在他的人際交流課程中,曾提過這樣的一個例子:如果要改變一個孩子讀書不專心的態度,我們可能會這麼說:約翰,我們真以你為榮,你這學期成績進步了。但是,假如你在代數上再努力點兒的話就更好了。

在這個例子裡,約翰可能在聽到「但是」之前,感覺很高興。馬上,他會懷疑這個贊許的可信度。對他而言,這個贊許只是要批評他失敗的一條設計好的引線而已。可信度遭到曲解,我們也許就無法實現我們要改變他學習態度的目標了。

解決這個問題並不困難,只要把「但是改成而且」,就能達到我們的目標了:我們真以你為榮,你這學期成績進步了,而且,只要你下學期繼續用功,你的代數成績也會很出色。


【培養快樂、感性的孩子】
有位學生問我:是不是要把孩子培養成我的接班人?我對這個問題很訝異。我的回答是:我只希望我的孩子快樂,能夠發揮他們的潛力。

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,要找到自己的興趣,發揮自己的潛力,才能夠成為「最好的自給」。

成績不是很突出,但是進入哈佛的湯玫捷說:不要相信成才公式,因為我們是野生植物,不是園林植物。每個人獨特的優點,就是自信的源泉。去幫助你的孩子,發覺他的獨特的優點吧!

一個人的快樂和他是否能做他有興趣的事,是有相當大的關係的。

根據美國對1500名商學院的學生,長達20年的追蹤研究發現:追逐興趣並發掘自身潛力的人,不但更快樂,而且更容易得到財富和名利的眷顧,因為他們所從事的是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,他們更加有動力、有激情,將事情做到完美的狀態。即便他們不能從這件事中獲取財富和名利,他們也會得到終生的快樂和幸福。

作為家長,我們會鼓勵孩子花更多的時間在她的興趣上。---感謝ken媽媽玉雯轉寄分享---

No comments: